淡豆鼓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胃寒胃痛,身体怕冷,又反复上火,一剂栀子 [复制链接]

1#

学习中医偏方

无论是养生、还是治病,体质不同,方法也是不同,只有了解自己体质才能正确治病养生。

但有些人的体质却具有两面性,一到冬天经常手脚冰凉,怕冷到不行,一副体寒体虚的样子,认为自己体质应该是虚寒。虚寒体质的人本应该用温药来补一补,但不行,非常容易上火,稍微一补,火气都呼呼地往上冒,经常口腔溃疡,脸上冒痘痘,牙龈肿痛,有甚者还会失眠,烦躁,等等……。用寒凉药来降火吧,也不行,因为胃寒胃痛;吃点冷的就肚子痛,吃点寒的就拉肚子,特别是在冬天,经常胃痛不舒服。很多人就非常纳闷,为什么明明体寒,怕冷,怎么还容易上火?对于体寒就容易上火,该怎么调里?今天把这个问题来跟大家分析清楚。体寒又容易上火,证明你身体已经不是单纯的寒症,应该说是寒热错杂的状态。怕冷只能说明你寒症比较明显而已,服用温热药上火,因为下元不足,无法收住温热药的药性,火性炎上,跑到脸上就冒痘痘,跑到咽喉就嗓子疼等等。治疗方法只能寒热并用,以温为主,兼清虚热,这个过程中焦重要,要先解决中焦脾胃问题。中医认为,脾喜暖恶寒,主运化,且又位居中焦,通连上下焦,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。脾胃太寒,气机运化就会失调,上焦的火无法下行温补肾阳,所以手脚就会冰凉,人就会怕冷;下焦的水肾水不能上济于心,火性上炎,火都是往上跑的,自然就上火了。这个时候用清热的寒凉药,更易伤及脾胃,上火的次数就会越来越频繁,用温热药的话,又容易上火,既然补药不行,泻药也不行,那索性就补泻一起来好了,寒热并用。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张清上温下,用于治疗上热下寒的方子,栀子干姜汤,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。栀子干姜汤:栀子14个、干姜2两,换算成今天的算法,就是栀子9克,干姜6克。我们先来说栀子。栀子是众多清热药中为数不多的能清三焦之火的药材,能上清心肺之火,中清胃火,下清肾火,导热下行通过膀胱从小便排出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:“栀子味苦,性寒,归心、肺、三焦经。功于泻火除烦,清热利尿,凉血解毒。”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三焦,但三焦是什么东西?很多人或许还不理解。从中医来说,三焦属于人体五脏六腑中的六腑,“腑”的意思是容器腔,特点是可以装东西。比如你会发现我们的胃、小肠大肠、膀胱等都可以装东西,因为它们都属于六腑。同样的,三焦也是一个容器腔,它不装别的,只是把人体五脏六腑全都装进去了,所以是五脏六腑里面最大的一个。上焦;心、肺。上焦有火表现为头痛、目赤、口干、口苦、溃疡、耳鸣、咳嗽等。中焦;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小肠。中焦有火表现为口臭、消谷善饥或不思饮食、呃气上逆、脘腹胀满等。下焦;肾、大肠、膀胱。下焦有火则表现为大便秘结、小便短赤等。栀子之所以清三焦之热不仅与其苦、寒,药性有关,更重要的是与栀子本身“质轻扬”、“性屈曲”。栀子“质轻扬”故而其升可散上焦之伏火;栀子“性屈曲”故而其降可泄下焦之邪火,居于中焦则可清泻中焦湿热。栀子这味药,可升可降,不管身体哪里有火都可以清除,夸张一点说栀子可清一身之火。除此之外,栀子还能,解郁除烦,一个人很郁闷,又烦躁,翻来覆去睡不着,栀子配上淡豆豉6克,组成《伤寒论》栀子豉汤,专门用来治心烦失眠。用栀子把心火心烦给解决了,自然就有助睡眠了。说完栀子,再说干姜,干姜这味药,大家应该不陌生吧,但这里的干姜不是菜市场买的姜,而是长得比较老的姜和专门入药的姜。这种姜长得很结实。生姜善于散表寒,干姜偏于祛里寒,生姜走而不守,干姜能守能走。风寒感冒,全身发冷,你就要用生姜,因为生姜可以发寒解表,帮助身体去走寒邪。干姜更擅长温里寒,干姜能一直往里走,从体表走到脏腑,跑到了脾胃里,就如同点了一把火,可以把寒邪、湿邪都驱除出体外。脾胃里有寒的人,容易胃寒胃痛,不能吃凉的东西,一吃就痛,痛就要拉肚子,这时候就要用干姜。干姜更擅长温里寒,干姜能一直往里走,从体表走到脏腑,跑到了脾胃里,就如同点了一把火,可以把寒邪、湿邪都驱除出体外。正常人喝了姜水会感觉热,会出汗。体内虚寒的人,喝了干姜水,会觉得很舒服,不会出汗,也不会觉得辣。总得来说,栀子干姜汤,清上温下,适合治疗寒热错杂、上热下寒的体质。这些人的表现是身热,伴随着淡淡的烦躁,经常口腔溃疡,舌痛舌尖红,虽说是有热,偏偏还不能吃凉的,一吃就拉肚子。同时这个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加减变化,如果经常上火,不怕冷,大便也不稀溏,也不拉肚子,栀子量大一点,干姜量小一点;反之,怕冷,手脚冰冷,吃寒凉就肚子痛,拉肚子,就干姜多点,栀子少点,或者用炒栀子,栀子炒后苦寒之性减,不伤胃气;如果比较复杂就要找中医进行辨证。

学习女科偏方

每天免费订阅中医老偏方精彩内容!

只需要点击箭头上边的蓝字即可!

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、方剂药方、验方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、应用,切勿盲目尝试!仅供专业中一医人士参考学习,不能作为处方,请勿盲目试药,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!

百年汤方,偏方素材来源网络,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,由倪氏之方推荐发表。

版权声明:本文来源网络。我们分享文章、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此文出于学习分享、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,无商业用途。若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,敬请版权原作者联系我们处理

36个《*帝内经》气血双补:美颜、美体、抗衰冻龄绽放美丽女人第二春!识别下方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