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豆鼓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云南美食文化玉溪市非遗美食文化9例 [复制链接]

1#
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 https://m-mip.39.net/baidianfeng/mip_4146204.html

玉溪市位于滇中,昆明南,为滇中富庶之地,境内有碧玉般半高原湖泊抚仙湖、星云湖、杞麓湖、阳宗海,有“州大河”(玉溪河)等清溪密布,以“碧玉清溪”得名,是中国音乐家聂耳的故乡。这样一座独具魅力与风情的城市,除了酸甜爽口,鲜香醇厚的凉米线外,还有很多风味独特的美食,本文给大家介绍9例玉溪市的非遗美食。

01.玉溪米线节

玉溪米线节是云南玉溪地区的传统节日,原称“迎神节”俗称“豆糠节”,源于对土主及龙神的崇拜和祭祀。传说玉溪米线节从元十三年()设新兴州就开始,时间从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到三月二十二,至今已逾多年;另有一说是明正德十四年新土主开始巡游逐渐形成,至今有余年。年,玉溪米线节被世界记录协会认定为“世界历时最长的节日”,年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热闹非凡的玉溪米线节

玉溪米线节上,除传统的酥、烧等八大碗外,大家可以品尝到各种米线,有鳝鱼米线、砂锅米线、豆腐米线、杂酱米线、扒肉米线、牛肉米线、羊肉米线、排骨米线、猪脚米线、鸡肉米线、过桥米线、凉米线、素米线等等。土主庙里的米线素食宴,座无虚席,男女老少吃米线,话家常,亲情融融;土主庙戏台上,无论是花灯演唱还是乐器伴奏,虽都是中老年人,一招一式十分投入。米线节期间,当地老百姓迎祀土主,祈求丰收,走亲访友,欢聚一堂,故米线节又称“团圆节”“丰收节”。

米线节可以品尝到各种米线

民俗是一个时代、一个地域人群共同的生活方式,是贯穿于历史长河中民众创造、享用的一脉相承的文化生活。玉溪米线节虽然在一段时间被当作“迷信”活动被禁止,但它在玉溪人民心中始终未能忘却。玉溪人的米线情结,是几百年来的米线节培养起来的,已经深入骨髓。吃米线,过米线节,已经成为玉溪人传达真情实感的饮食习俗。

02.易门青豆鼓

易门豆豉以色、香、味俱佳扬名全省,是云南省玉溪市地方传统名特产品之一。年,易门豆豉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。易门县地处滇中高原,气候温和,生态环境优异,有益*豆生长,其豆豉制作历史悠久,早在康熙年间就已成为朝廷贡品。易门青豆豉。易门青豆鼓分为水豆豉和干豆豉两种,以青豆水豆豉最受欢迎。

易门青豆豉最主要的是食材的选购,做豆豉选用的是浦贝当地的青*豆。将剥好的*豆淘洗干净,用做饭吃的大锅将*豆煮至八分熟,待*豆冷却后,在篮子底部放上清洗干净并摘了叶的豆枝,分几层将煮好的豆豉装好,最后在上面放上枝叶让豆发酵。一般到第三天时就可以看到有蒸汽冒出,便可以把豆豉扒出来,将事先磨好的当地七寸斗辣,易门高粱酒、盐巴等调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好,腌制半年左右口感最好。水豆豉辣酱鲜红,鼓仁嫩绿,红绿相间,鲜、甜、辣、咸、麻五味融合。

青豆水豆豉

干豆豉呈长条状,与水豆豉的差异在于捂好豆子后的制作方式不同。豆子捂好后,用杵臼将豆子舂到半碎,舂好后,倒入盆中加上干辣椒面花椒面、盐巴搅拌,再用手捏成大小适中的圆球状,放在木桌上做成长条状,然后拿到通风处晾干便可。

水豆豉清香鲜嫩,酸咸适宜,爽口开胃,营养丰富,以生吃为宜。干豆豉具有较浓的芝麻辣香味,宜于炒吃或烤吃,其风味别具一格,干豆豉用栗炭火烧烤,配上米汤后特别下饭。

易门干豆豉

03.大营街烤鸭

大营街烤鸭是玉溪大营街传统名吃。大营街烤鸭因其制作工艺考究,成品色泽红艳、油润光亮、皮脆肉嫩、清香醇浓、肥而不腻的特点,年入第五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大营街烤鸭历史悠久,清代著名诗人杨竹溪在《棋阳竹枝词》中曾盛赞玉溪烤鸭,其诗云:“鸭卵能教谷抱成,百千万亿广资生。红泥炉内炮燔熟,大嚼何辞饮巨觥。”

大营街烤鸭在制作技艺上对北方烤鸭进行了改良,在口味上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。其中,最大的两项改变就是烤炉变焖炉、柴火换松毛。人们用当地的黏土做成耐烧的土坯,再搭建成大肚小口的塔形焖炉,保温效果好。燃料选用的是云南松的松毛(松针),而且必须是当季从松树上摘下的青松毛,晒干后扭成绳状草团。

大营街烤鸭选用云南特有的校小麻鸭为原料,小麻鸭1公斤左右,开水烫、加蜂蜜、灌汤等工序后,用铁钩挂在已被松树烧过,木炭仍呈红色的土灶上,以松针绞成的草球为燃料,不断观察旋转。待其彻底煮熟后,取出用盐和胡椒调味,配以洋葱酱食用。皮脆肉嫩,肥而不腻,软而不烂,骨脆汁甜。

以松针绞成的草球为燃料

制作时,活鸭处理后去毛,先进行烫皮处理,将水烧开,均匀浇在鸭身上,经过“烫皮”的麻鸭,皮质变得更为紧实。烫皮后将蜂蜜涂抹于麻鸭身上上色处理,挂凉风干30分钟左右,用土基制作的烤炉和冬季的青松毛团烤制。经过40分钟左右的烤制后,鸭皮枣红,皮下的脂肪融化,并附着在肉上,青松毛固有的清香和鸭肉的香味混为一体,特殊香气扑鼻而来。

大营街烤鸭

04.豆末糖制作技艺

通海豆末糖,又叫豆面糖,是云南省通海县独具风味的传统食品。它以“香甜酥脆、入口无渣”而著称于世。

相传,通海豆末糖源于元代初年。当时,蒙古士卒入滇屯*于杞麓湖畔。他们常用麦芽糖块粘裹炒米、炒面为*卒的干粮。因为香甜入味,制作简单,遂流传民间,经不断改进提高,演变为多层次的入口酥脆的豆末糖。

通海豆末糖,选用优质*豆或蚕豆制成豆末,用上等白糖、米饴糖制成糖坯,先把磨细的豆末放入锅中炒至微*喷香,同时将糖坯放入铜锅加25%的水熬透,稍经冷却,在糖坯变白时,边叠层,一边放豆末,再进行拉扯、擀压,卷成圆筒形,拉成长宽适度的糖条,使之达到层薄如纸、色白如乳时,即可切块包装。

过去都是散装,现改为80~克不等的袋装、盒装,美观大方,携带方便。本品层次均匀,营养丰富,香酥适宜,落口消融,是旅游、出差常备之食品,也是馈赠佳品,畅销省内外。

豆末糖

05.盐水鱼烹制技艺

盐水鱼是云南省玉溪江川当地比较有名的一道传统特色菜,年入第五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江川渔文化历史悠久,以鱼为饮食的文化历史久远。相传,康熙年间,滇臣赵氏回乡省亲曾带抚仙湖特产盐水鱼返京,一日退朝在家款待同僚,席间盛上盐水鱼,众人盛赞味美。恰逢天子巡游至墙外,忽闻异香扑鼻,探知乃院内传出此香,即进院详查,群臣跪迎,天子责道:众爱卿聚此品何佳肴?竟不怕朕问尔等欺君之罪?滇臣急献盐水鱼,奏曰:此乃微臣家乡土产,不敢上献。天子尝而不言,半晌方道:此物只应天上有,人间怎得几回尝?当为贡品!此后,盐水鱼被列为贡品。

盐水鱼主要用料为用草鱼、鲫鱼或者白鱼等,调料主要有盐,花椒面、花椒叶、白糖、味精、五香粉、辣椒面、八角、桂皮等。制作时,将鱼去鳃和内脏洗净剁成块(或整鱼)待用,锅里加水、食盐、五香粉、八角,桂皮等香料,然后大火烧开,下鱼转中小火慢煮,当锅里的汤汁变稠时放入花椒和花椒叶以及辣椒面等,开大火收汁,汁水全收干为好,然后关火盖上盖子,让鱼在锅中焖半小时左右,捞出放凉,放入缸中用盖子盖好,将它密封保存。食用时,鱼捞出来后可煎可蒸,味道极其鲜美。

盐水鱼

06.元江县白族米干制作技艺

元江县白族米干,也称卷粉、米粉,是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因远镇的特产。因远米干是元江县因远白族流传了数百年的传统食品之一,年入第五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因远镇是一个以哈尼族、白族为主的山区乡镇,元江白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是明代大理白族南迁形成的族群。因远镇的白族每年举办一次“白族米干节”,已经成为当地的传统节日。

白族米干

选用当地优质红米和天然清泉水为原料,将红米磨成米浆,在长宽约两尺的木框内,倒入一层薄薄的米浆,架空于沸水锅上熏蒸而成,这种以纯手工方法制作的米干,无论是直接食用、凉拌或煮食,味道都非常可口。凉米干柔软滑口薄而劲道,特别是加上酱油、米醋,辣椒、肉酱等佐料的凉米干酸中带甜,甜中带辣,风味独特。米干晾晒后可分别做成丝或片,由于它便于储存、携带,是白族民间馈赠亲朋好友的慰问品。

凉米干

07.江川糍粑

江川糍粑是江川九溪镇的一大特产,它在九溪已有上百年的生产历史。江川糍粑,油炸后因口感香、甜、酥,回味甘美,食用和携带又方便,是当地老百姓招待客人、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,备受广大品尝者的青睐,年,糍粑制作技艺入选玉溪市江川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制作糍粑的主要用料是糯米,辅料为白糖或红糖、*果皮或橘子皮、少量花椒,制作过程分为泡米、蒸熟、碓窝捣碎、推刨推片、晒干5道工序,均为纯手工制作。

制作时,糯米浸透、沥干,倒进甑子旺火蒸熟,将蒸熟的糯米饭倒入大石臼或碓窝里舂化,使其呈稀状。舂制过程中,根据各种口味适量放入*果皮面和花椒面、白糖或者红糖,再继续舂打至上劲,用簸箕把舂好的糯米泥盛放在阴晾处2至3天,就可以推片了。推片时,用专用的大推刨把晾干的糍粑饼推成带状的糍粑片,将糍粑片整齐有序地铺在纱网上,经过太阳充分烤晒,适时翻晒,三五天后干透即可。

江川糍粑

糍粑制作的过程中,碓窝捣碎、推刨推片、翻晒3道工序是关键环节。舂不到位,糍粑炸出来不泡,影响口感与味道;糖放得过早,糯米饭就舂不化,严重影响糍粑的质量;推片时若重心不稳、用力不均或平稳度不够,就会导致糍粑薄厚不均匀;光照不够或光照过多,会导致糍粑片在炸的过程中成为碎粒。

江川糍粑的食用方法多样,蒸、煮、炒、炸、烤均可。其中油炸最为传统,油炸糍时,油温至六成热改为小火,一块块的下入糍粑,一面变色时翻另一面再炸,用筷子快速地翻面,使其均匀受热。炸熟起锅的糍粑白里透*,酥香脆甜。

炸糍粑

09.江川大酥饼

江川大酥饼,又称大饼、荞饼、满油饼,属于月饼类,是云南地方特色名点,素有“江川酥饼象圆月,酥润清香甜四溢”的美称,演绎了江川糕点制作的经典工艺,生产历史悠久。相传洪武十五年,江川就已经有大酥饼。晚清末年,江城有李映庚家制作,浪广坝(今江川区城)一带有贺家、汪家制作。产品深受历代百姓欢迎,并以香酥个大冠绝滇中,浪广坝贺家、汪家也被后人称为大酥饼世家。

大酥饼主要用料为麦面、荞面、白糖、红糖、豆沙、香油、猪油和芝麻。主要经过熬糖煮豆沙、蒸熟面、化白糖、合皮子、做心子、捏圆子、包豆沙、包大饼、打饼子、炕大饼等10多道制作工艺完成,每道工序都非常考究,环环相扣,才能成就江川大酥饼的经典。

江川大酥饼口味香甜松软,油而不腻,酥软清甜,是历代江川人民中秋佳节的必备品。目前除了无心荞皮(无馅料)、豆沙、白糖、冬瓜糖等传统风味之外,还有花生、枣泥、松仁、火腿、黑芝麻、五仁、三香、鲜花等口味。

江川大酥饼

我是烹饪与营养老师——食悟者。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转发、点赞、收藏,喜欢食悟者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