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豆鼓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痛风的药浴治疗附伤寒论第二十四条桂枝 [复制链接]

1#

痛风的西医解释是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,血清尿酸水平升高,尿酸盐以结晶形式沉积于组织,表现有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、关节畸形、痛风石、肾结石和肾脏病变。本病95%是男性,中年发病;女性多在绝经期后发病,症状轻。临床经历无症状期、急性关节炎期和慢性关节炎期。类似中医之痹证、历节风病等。

药浴疗法/p>

方一

来源:《证治准绳》

配方:樟木屑约15升(1斗半)。

用法:将上药置大桶内,桶边放一个凳子,以急流水一担熬沸泡之,桶内安一矮凳子,令人坐桶边凳子上,足放在桶内矮凳上,以草围桶外,勿令汤热气入眼。每日洗足1次,每次1小时,7~10日为1个疗程。

功效:主治痛风。

方二

来源:《中国民间疗法》

配方:当归、制乳香、制没药各20克,川芎、牛膝、乌蛇、血竭、儿茶各60克,红花30克,苏木,川断、狗脊、防风,独活,羌活各克,鸡血藤克。

用法:将上药加水煎液,倒入温度适宜的洗澡水中,浴身,每日1次,15~30日为1个疗程。

功效:主治痛风。关节疼痛者,有效%。

方三

来源:《中医杂志》(4)年

配方:马钱子、生半夏、艾叶各20克,红花15克,王不留行40克,大*、海桐皮各30克,葱须3根。

用法:上药煎汤毫升,置于桶内,以热气熏蒸患部,待药液变温后,浸洗患处。每日2次,7日为1疗程。

功效:主治痛风。有效率%。?

?

张仲景(约公元~年—约公元~年),名机,字仲景,南阳涅阳县(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)人。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,被后人尊称为“医圣”。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,写出了传世巨著《伤寒杂病论》。它确立的“辨证论治”原则,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,是中医的灵魂所在。?

《伤寒论》第二十四条桂枝汤各家解说

汤歌/p>

太阳中风桂枝汤,芍药甘草枣生姜。

解肌发表调营卫,啜粥温服汗易酿。

组成/p>

桂枝(去皮)、芍药、生姜、大枣(切)各9g,甘草(炙)6g

功效/p>

解肌发表,调和营卫

煎服法/p>

上五味,(口父)咀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滓,适寒温,服一升。服已须臾,啜热稀粥一升余,以助药力。温覆令一时许,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,不可令如水流漓,病者必不除。若一服汗出病瘥,停后服,不必尽剂;若不汗,更服依前法,又不汗,后服小促其间,半日许令三服尽。若病重者,一日一夜服,周时观之。服一剂尽,病证犹在者,更作服;若汗不出,乃服至二三剂。禁生冷、黏滑、肉面、五辛、酒酪、臭恶等物。(现代用法:水煎服,温服取微汗)。

主治:

外感风寒表虚证。头痛发热,汗出恶风,鼻鸣干呕,苔白不渴,脉浮缓或浮弱者。

加减:

恶风寒较甚者,宜加防风、荆芥、淡豆豉疏散风寒;体质素虚者,可加*芪益气,以扶正祛邪;兼见咳喘者,宜加杏仁、苏子、桔梗宣肺止咳平喘。

禁忌:

外感热病,阴虚火旺,血热妄行者,均当忌服,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。

《伤寒论》条文:

太阳病,初服桂枝汤,反烦不解者,先刺风池、风府,却与桂枝汤则愈。

?

79版教材《伤寒论选读》

①风池:足少阳胆经穴名,在枕骨粗隆直下正中凹陷,与乳突连线之中点,两筋凹陷处。

②风府:督脉经穴名,在后项入发际一寸,枕骨与第一颈椎之间。

太阳中风,投以桂枝汤,是正确的治疗方法,本应挚挚微汗而解。今初服桂枝汤,不仅病证未解,反而增烦,烦者热闷之状。此时当分析病情是否发生传变,第4条说:“伤寒一日,太阳受之,脉若静者,为不传,颇欲吐,若躁烦,脉数急者,为传也”。是说明脉证不变者为不传,若见呕吐,躁烦,脉数急,为表证已罢,内热较甚,病已传变。而本证是初服桂枝汤,太阳中风之脉证俱在,病者仅增热闷之感,属于邪气较重,经气郁滞,正气欲驱邪外出,而邪气较重,又不能速去,相互搏击之故。因其脉证未变,故仍作太阳论治。又因其邪重而经气郁滞,故先刺风池、风府,以疏通经络而泄邪,却与桂枝汤调和营卫,针药并用,求其速愈。

?

汤本求真,年-年,原名汤本四郎右卫门,明治九年(年)3月21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寒村,明治34年(年)25岁时从金沢医学专门学校(现为金沢大学医学部)毕业,翌年成为栃木县立病院医员,一年后返回故乡开业。

汤本求真《皇汉医学》

当太阳病之有桂枝汤证,与适方桂枝汤,其烦当即可解,而反不解者,先刺风池、风府,再与桂枝汤即可愈矣。所谓风池、风府者,《甲乙经》云:风池之两穴在颞颛之后。发际之陷中。风府一穴在项之发际之上一寸,大筋宛宛中。故可知风池在颞颙后头缝合部,风府在左右僧帽肌停止部之中央。然何故必刺此三穴?乃因本条之病证为太阳病,则本为脉浮,头项强痛,恶寒之证,而头项所以强痛,既如前述,头项部比他部充血为甚。若其充血更达于高度时,虽与桂枝汤,因阻止药力而烦不解。故刺此三穴,使郁滞之血液流通,除却阻止药力之原因,然后药力可奏效也。

?

?大塚敬节,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。年毕业于熊本医学专门学校,年师事汤本求真学习汉方医学,医院,从此以复兴汉方医学为己任,不懈地工作。年参与创立日本汉方医学会,年参与创立日本东洋医学会,历任理事、评议员、会长、理事长等职务。年参与设立医疗法人金匮会、财团法人日本汉方医学研究所。年参与创建社团法人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,并担任第一任所长。五十年汉方一条道路,从事疑难病诊疗与研究,培育后续人才,且著述甚丰,为汉方医学复兴与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基础。年被授予日本医师会最高优功奖。年被追授予日本文部大臣奖,以表彰其生前成就。

大塚敬节《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》

本条论述了于桂枝汤证合并用针刺的场合,呈示出《伤寒论》作为药物治疗的医书却不拘泥于汤液,施行临机应变治疗方法的情况。对桂枝汤证给予桂枝汤,反而出现烦苦之状加剧的情形,这是一种瞑眩(于后详述)状态,为疾病治愈的前兆,宜继续给予桂枝汤。这种情况也并不是必须借助针刺之力。但是,可以认为此时针刺后头部经穴风池、风府,然后给予桂枝汤,可以强化桂枝汤的效力而促进治愈。这里的针刺可能是刺而泻血的意思吧。浅田宗伯认为“先刺风池风府”六字为后人所追加而主张删除。这也是一种见解。

作为本条的具体应用,有一些变应的处置,如在患感冒之类时,施灸于身柱、风门等足太阳膀胱经穴位,然后给予桂枝汤,或者按压后头部和肩背、局部敷盖热湿布巾然后给予桂枝汤,以促进感冒治愈。

?

?曹颖甫(年—年)清代名医,注重临床实践,常借临床验案阐发病症变化机理,并以此进一步验证仲景经方的临床实用价值,著作有《伤寒发微》《金匮发微》《经方实验录》《曹颖甫医案》等。

曹颖甫《伤寒发微》

风池穴在脑后,风府在背脊第三节下。凡风邪之中人,必从脑后及背后输入,乘其虚也,故俗称“仙人只怕脑后风”。太阳中风,既服桂枝汤,便当蒸发腠理之血液,泌汁而成汗。然不能直出于表,药力助血热内张,必有反烦不解之见证。所以然者,则以风邪从入之穴,抑塞而不通也。故但需刺二穴以泻之,更服桂枝汤,便当汗出而愈矣。所以然者,则以此二穴最空虚,为营分热力所不达,故初服桂枝汤而无济也。

?

??恽铁樵(年-年),男,中医学家。早年从事编译工作,后弃文业医。从事内、儿科,对儿科尤为擅长。创办“铁樵中医函授学校”,致力于理论、临床研究和人才培养。著有《群经见智录》等24部著作,有独特新见。竭力主张西为中用,对中医学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。

恽铁樵《伤寒论辑义按》

柯云:此条治中风之变,桂枝汤煮取三升。初服者,先服一升也。却与者,尽其二升也。热郁于心胸者,谓之烦;发于皮肉者,谓之热;麻*证发热无汗,热全在表;桂枝证发热汗出,便见内烦服汤反烦,而外热不解,非桂枝汤不当用也。以外感之风邪重,内之阳气亦重耳。风邪本自项入,必刺风池风府,疏通来路,以出其邪,仍与桂枝汤以和营卫。《内经》曰:表里刺之,服之饮汤,此法是矣。丹云,《针灸资生经》曰:岐伯对*帝之问曰,巨阳者,诸阳之属也,其脉连于风府,故为诸阳主气也。然则风府者,固伤寒所自起也,北人皆以毛里之,南人怯弱者,亦以帛护其项,俗谓之三角是也。柯氏之说,盖本于斯。喜云:杨上善曰,风为百病之源。风初入身,凡有五种:一者寒,二者汗出,三者头痛,四者身重,五者恶风寒。观其虚实,取之风府。风府者,受风要处也。《伤寒类方》云,此非误治,因风邪凝结于太阳之要路,则药力不能流通,故刺以解其结。盖邪气太甚,不仅在卫而在经,刺之以泄经气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云,风从外人,令人振寒汗出,头痛身重恶寒,治在风府。大风颈项痛,刺风府,风府在上椎。《甲乙经》云,风池二穴,在颞颙后发际陷中足少阳阳维之会。风府一穴,在项发际上一寸,大筋宛宛中,督脉阳维之会。

?

??胡希恕(—)又名胡禧绪,汉族,生于辽宁省沈阳市,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、教育家。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“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、著名的《伤寒论》研究者、经方家”。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进士、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,于年参加沈阳市*公所中医考试,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,后于年在北京个体行医,与陈慎吾、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,传播中医学术。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,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。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、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。

《胡希恕伤寒论讲座》

这种事情不常遭遇,本来是桂枝汤证,开始吃桂枝汤的时候,不但病没好,反烦不解。桂枝汤证不是不烦,(但是)烦得并不厉害。吃了桂枝汤了,汗出身和,应该不烦了。但这里却得到相反的作用,反烦而表也不解。

这不是服用桂枝汤有了毛病,大概都是邪盛气滞的缘故,咱们所说的肌不和嘛,在肌肉这一层比较实,所以药力受阻。那么这时候可以用针灸辅助治疗,刺风池、风府各穴。辅助治疗的方法也不可不知。

本来这个病人是桂枝汤证,我们也给他用的桂枝汤,他反而出来相反的作用,你要不知道这个(问题)就不好解决了。知道这个问题,用针灸辅助疗法,刺完风池、风府,再与桂枝汤那就好了。

这种事情在临床上我一生都没遭遇到,桂枝汤我也常用啊,但是古人这么说,可能会有这种情形,咱们也不可不知。这种事情需要知道,但是这种事情不常有。本来是太阳病,是桂校汤证,吃了桂枝汤反烦不解,这种事情可能有,但是我并没遇到这种情况。

?

???刘渡舟,中医学家。着力于《伤寒论》的研究。强调六经的实质是经络,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。提出《伤寒论》条条文之间的组织排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。临床辨证善抓主证,并擅长用经方治病。从事中医教育30多年,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。

《?刘渡舟伤寒论讲稿》

这一条是讲病重药轻的时候可以用针药并用之法。

对于太阳中风,应该用桂枝汤治疗。“初服”就是服第一次药,服完以后仍然是啜粥,温覆取汗。如果没有发出汗,风邪不解,就应当按照前法服第二次药。现在服第一次药后,不仅没有见到汗出病减,反而出现了烦热更重的症状。烦者,热也。“反烦不解”,就是说反而热势更重。既然是太阳中风,用桂枝汤治疗本来是正治之方,为什么吃了桂枝汤后病势反而加重了呢?这是因为在经之风邪壅盛,而桂枝汤的药力比较轻,服药以后不仅没有发出汗,反而增加了风邪的势力。

针对这种情况,就不能再照原法给药,而应该在服药之前先针刺风池穴与风府穴。这两个穴位对于疏通经脉,发散风邪有非常卓越的疗效,刺之可开太阳经气之闭塞,泄太阳经中的风邪,削弱在经邪气的势力。然后再服桂枝汤,啜粥,温覆取汗。

这一条提出的针药并用之法,可说是法中之法。

?

附:该条文中中医常用名词解释

风府:①风的聚处;②孔穴名。

拓展:

①风:a流动的空气;b春时的风气;c痉挛证侯(包括眩晕、恶风、痉厥等症候。

②风府疟:从风府穴感受邪气而引起的一种疟病,叫做风府疟。

成不居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